本文目录一览:
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
昆曲,原名昆山腔,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,起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。这一艺术形式在2008年被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 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,代表着一种深奥的文化精神。它已经成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
太极拳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,中国单独申报的“太极拳”、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“送王船——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”两个项目,经委员会评审通过,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昆曲:昆曲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,起源于明代(14-17世纪)。其唱腔艺术性强烈,对中国近代戏剧如川剧、京剧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昆曲表演包括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等多方面,是京剧演员培训的基础。 古琴艺术:古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奏乐器之一。弹奏古琴不仅是娱乐,更是表达情感、寄托理想的途径。
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,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,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代表。
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哪些?
1、昆曲,原名昆山腔,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,起源于14世纪的苏州昆山。这一艺术形式在2008年被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 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,代表着一种深奥的文化精神。它已经成为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。
2、太极拳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,中国单独申报的“太极拳”、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“送王船——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”两个项目,经委员会评审通过,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3、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昆曲、古琴艺术、南音、粤剧、藏戏、花儿、西安鼓乐、京剧、呼麦、端午节、中国皮影戏、太极拳、妈祖信仰、中国书法、中国剪纸等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个民族人民世代相传,并视为本民族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,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。
4、昆曲:昆曲是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,起源于明代(14-17世纪)。其唱腔艺术性强烈,对中国近代戏剧如川剧、京剧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昆曲表演包括唱、念、做、打、舞等多方面,是京剧演员培训的基础。 古琴艺术:古琴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奏乐器之一。弹奏古琴不仅是娱乐,更是表达情感、寄托理想的途径。
5、农历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,认知一年中时令、气候、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,被誉为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”,是中国岁时节日民俗的代表。
非遗代表作名录
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有:中国书法、中国针灸、农历二十四节气、太极拳、中国篆刻艺术等。中国书法 又称“汉字书法”,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,从甲骨文、石鼓文、金文演变而为大篆、小篆、隶书,至定型于东汉、魏、晋的草书、楷书、行书等,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。
非遗代表作名录有中国剪纸、古琴艺术、中国书法、中国雕版印刷技术、中国皮影戏等。中国剪纸 是中国的一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,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,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剪纸通过剪刀和刻刀的巧手,将图案剪刻在纸张上,形成了各种具有特色的作品。
古琴:琴声是最古老,最纯真的传统乐器。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,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。古时把它叫做“秦”。也有其它名称,如“四通”、“姚秦”。虽然伏羲、神农的传说不可信,但它的历史相当悠久。古琴艺术在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,用剪刀在纸上剪刻图案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。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,融入了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,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09年,中国剪纸被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